第一篇:《挪威的森林》读书笔记
先前并未看过村上的任何一本书,久闻其名,但是却不闻其声。倒也自然,天下的书好似汪洋,哪有看尽呢。暑假期间,凭着在学校图书馆借到的《挪威的森林》,好歹不至于完全荒废,阅读了这样的一本好书。
这是一部伤感,又有痛苦,百分之百的恋爱小说。小说主人公渡边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渡边的第一个恋人直子原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了。一年后渡边同直子不期而遇并开始交往。此时的直子已变得娴静腼腆,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两人只是日复一日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或前或后或并肩行走不止。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两人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几个月后直子来信说她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时发现直子开始带有成熟女性的丰腴与娇美。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渡边约束了自己,分手前表示永远等待直子。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相遇,渡边开始与低年级的绿子交往。绿子同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一方面念念不忘直子缠绵的病情与柔情,一方面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活力。不久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渡边失魂魄地四处徒步旅行。最后,在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读到小说《挪威的森林》,就有一种被噬住的感觉。村上的语言不显华丽,但是却有十分有味道。一言一语之间的缝隙透漏着一种残酷的真实,让读者不得不信,又不愿相信。村上熟练的运用某种感情上的转换,把时空,空间与人物表现的自然而真实。其中的时代背景大概是二战投降十年后的日本,涉及到一些历史上的问题,也并不避讳,甚至巧妙的运用主人公之口,蔑视了在此时代背景下的事件。
整本书的基调让人觉得沉郁阴霾乃至窒息,除了偶尔间出现的一缕叫绿子的阳光。绿子是森林里头唯一一缕清澈透剔的阳光,在阴霾的世界里,这缕阳光显得特别的耀眼,也特别的可爱。喜欢绿子式的理智冷静的叛逆,也喜欢她聪明可爱的直言不讳,更喜欢她勇敢刚毅坚强的品质,最欣赏她对生活的坦然而又富于情趣的态度,在这个“非人”的世界里,保持着这么一种善于在苦难中找寻乐趣的态度着实不易。佩服的是她能敢在父亲的肖像前脱光衣服的勇气和那一分坦然。就我看过的文学作品里,没有一个角色能象绿子般那么直面人和人生。她敢
于直面生活,鄙视虚伪,细心照顾病重的老爸之余也会不管旁人的假惺惺能大口吃饭放心玩乐;她也率真得毫不遮掩自己对性的好奇以及认识后对性的平和态度;她也可以戏虐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结果是变得很不在乎。她要的都是很纯粹的东西,纯粹得没有一点杂迹,纯粹得别人给她的杂迹也能一股脑的扔到九霄云外。当然,作为一个小女孩,她也有扭捏害羞的时候,但这种害羞扭捏,却为绿子这个看象是女强人的小女孩增添了几分可爱可亲,让人敬佩之余又乐于亲近。
直子跟木月都是同一类人,用心理学术语称做“完美主义人格障碍患者”。村上对他们完美主义的表现描写得相当的细致,几乎可以当成是心理学教学案例来看。很具体的行为如系鞋带,说话,写信,交朋友,做事情(就直子来说,连临死前也只是惦记把她那漂亮的衣服留给玲子而不是交代其他)从这些很具体的细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他们的完美主义倾向。这种类型的人事事尽力追求完美,行为通常会带有强迫的性质,强迫自己去追求完美,在这个过程里,达到目的固然好,但当达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足以让自己毁灭的紧张焦虑。木月跟直子都达不到目的,也不晓得怎么去排遣他们的焦虑无助,结果他们的强迫使他们走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木月因为在恋人身上和心上都得不到他觉得应有的地位或感觉而自尽。直子强迫得更厉害,甚至连说话跟写信都扭曲了,而达不到她自己要求的时候也更多了,一达不到要求,心里越紧张,就越强迫自己做好,结果却越做越糟糕,到后来也只能选择了跟她姐姐(另一个完美主义者)一样的结束方式——自杀。这个世界,在完美主义者看来都会是:太糟了。而自我毁灭,是他们唯一能做的最后一件追求完美的事情。直子跟木月都是不幸的,不幸的养成了这么一种人格,更不幸的是,直子碰到的是一群破医生。
另外一个写得比较详细的人是玲子,算是半个阳光人物。因为从玲子的前半段人生经历可以看到她或多或少的也有一定的心理障碍,但后半段的玲子,却是阳光明媚的,闪耀着智慧的可爱。前半段的玲子过于注重人们心里对她的形象,心理承受能力很脆弱,稍微的一点挫折就能击倒这个原本聪明的孩子。而住在调理院的日子里,目睹过形形式式的心理障碍者,才明白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创伤原来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在那里,她学会了坚强和助人,并在这个过程里治好了自己的心病。玲子不幸而又幸运,她及时的苏醒过来,使自己以及后来并帮助渡边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来。经过创伤的磨练,玲子身上散发着一股真正成熟,真正坦然于世的风韵,这时的玲子才是真正的可敬可亲的。
渡边是里头的主人公,是个很茫然的普通人,普通得估计在我们身边能一抓一大把,不过也正好有了典型的意义。渡边心不愿随波而去,可却身如游魂,沾上谁就依附上去,但貌合神离,弄得哪里都不是归宿。如果不是碰上了绿子,估计这个年轻人还这么一直茫然漂流下去,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将要怎么样,更不知道自己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村上对这个年轻人的情感描写和心理成长的描写得详细而又让人不觉突兀,甚至对于他其实爱的不是直子,留恋直子的根源只是那种很直接而又强烈的“性感觉”给他的深刻记忆,也分析得清清楚楚。书里头描写的社会是乱糟糟的一团,就象我们今天的社会,人们茫然麻木,象一群蚂蚁忙碌而又机械的生活,没什么精神信仰,也没什么生活目标。在这样的环境下,清醒而又想作出反抗的人大都是痛苦的,除非你有象绿子对待生活的那种心态。渡边也没有,他的人生阅历并不能让他有如此深刻的人生感悟和那种不羁的洒脱的生活态度,而且,在他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实在难以让人乐观豁达起来,所以他依旧的彷徨迷惑,甚至消极低沉,整天让生与死的哲学在自己内心交战,以至也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的。但渡边是幸运的,他碰上了绿子和智者般的玲子,一个教他认识生活和认识自己,一个教他断绝过去,重新好好的生活。不过,如果用书里折射的宿命论来解释的话,渡边也会迟早有醒悟的一天,因为他距离醒悟,只差一张纸那么远。绿子和玲子的出现,只是加快他捅破那张纸。
在这里面,读者既能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心里无比纠结的直子,并且有一个十分开放活泼而坚韧的绿子,一个聪明而自居的永泽等等人物,而我,这个第一人称的存在,更是能把读者深深的吸引到故事中,使得每个读者都能间接或者直接的代替主人公渡边君的存在,独立的存在这个村上的故事中,与这些性格迥异的人们互相补充,互相联系,实在对于读者而言是一件十分有幸的事情。
生活要的其实只是个态度,既然我们没有缘故地获得生命,便要珍惜它并且让它精彩丰富。太多人执着于追求它的来与去,反而让自己沉溺于迷茫,而生里其实 ……此处隐藏9657个字……许也是这本书能够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自己想什么,自己感受什么,自己如何行动--除此之外对别的都没有兴趣,所以才能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来考虑”,永泽是用这样的话来评价渡边的。很大程度上渡边也是在说自己,但人们关注的并不是像永泽这样的强者,而是渡边这种普通人(按渡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生在普通家庭,长在普通家庭,一张普通的脸,普通的成绩,想想普通的事情。)。
"哪里会有人喜欢孤独,只是不乱交朋友罢了,那样只会落得失望。"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渡边的旁边一直只有那么两三个人,他不愿让自己陷入那种仰人鼻息的境地,他只想守住自己的那盏灯光。而渡边终于得出大学教育是毫无意义的结论,从此更是对大学之类的东西只当是某种训练而已。因为即使进入社会也无事可干。我有时转念一想,这和现在的中国某些大学的状况是多么的相似啊!
我更是喜爱绿子,从小到大都没有可以自主决定的时候,父母说什么就是什么。从小就被爸妈送进贵族学校,忍受着穷人在百万千金面前的自惭形秽;喜欢做菜却没有钱买煎锅,于是只能一个人默默的一个月只穿一个文胸来攒钱买,做出了美味的菜却得不到父母的半句夸奖;最后父母相继得了脑癌住院并去世,期间她只能一心在医院照顾父母,不能正经的上学,满腹委屈也无处释放。所以她想找一个全心全意爱自己的恋人,真正毫无条件的全心全意。(其实这或许也不是正常的恋爱心态)
当渡边为直子的事难过的时候,她说可以把人生想象成一个饼干罐。“饼干罐不是装有各种各样的饼干,喜欢的和不大喜欢的都在里面吗?如果一个劲儿挑你喜欢的吃,那么剩下的就全是不大喜欢的。人生就是饼干罐。”这种人生态度,乐观而又积极向上。不愧是渡边说的“全身迸发出无限活力和蓬勃生机,犹如刚刚迎着春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只小动物。”的绿子。正是有了绿子在渡边身边的存在,渡边才能忍受着痛苦和孤独守护着直子,并一直努力地把直子拉回现实世界。
渡边最后说:在直子身上,我感到的是娴静典雅而澄澈莹洁的爱,而绿子则截然相反----她是站立的,在行走在呼吸在跳动,在摇撼着我的身心。我也分不清渡边到底爱着谁,或许存在那种同时爱着两个截然不同的女性的情况,但出于内心的期许和责任,渡边的心真的无处安放吧。
当我再次看玲子的故事时,竟然会有一股想哭的冲动。人生只有钢琴的她,也被钢琴背叛了,最后有人从黑暗中拯救了她,又碰到长的有着天使一样脸蛋的恶魔,那个小女孩的出现打破了她本该幸福的一生。而二十年后在阿美寮向渡边回忆起那件事时,玲子还同情着那个同样患着病的小女孩,虽然自己的家庭已然破碎,她也住进了疗养院。因为同情和悲哀时时在她心里,所幸她最后选择重新踏入社会,或许这正是直子送给她的一份礼物吧。
这样一部作品,虽然有几段在我们看来露骨的性事描写,但全然不带腥味,并无丝毫做作。渡边对出外寻找女孩作乐的态度也有着明显的变化,之前随着永泽辗转于东京的夜市,流连于酒吧旅馆。但他这样做了三四次之后,觉得甚是无聊,这与永泽的态度截然相反。而事实也证明永泽只是一个劲儿考虑自己人生的
第五篇:读书笔记~《徜徉在爱与痛边缘的青春》-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3.《徜徉在爱与痛边缘的青春》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每个人对青春都有不同的理解,那是因为每个人的青春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那淡淡的爱与痛总会牵扯着拥有过往青春的我们。而村上春树就是用那淡淡的笔调,缓缓的情节,慢慢的铺叙手法向每个读者展开了《挪威的森林》的述说。看完以后,我虽然说没有一股酣畅淋漓之感,但那久久不能忘怀的清香确实是绕梁三日。留给我最大的感受还属那些青春留在时光岁月里的些许疼痛吧。
日本文学向来给人就是那种暧昧、清新的感觉,《挪威的森林》也丝毫不例外。作者村上春树 写这本书是据说是受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披头士的一首叫《挪威的森林》音乐的影响,所以于一九八七年写了一本同名小说。和歌曲一样的是,字里行间所表达的都是对青春的感想,都有那一点点的彷徨。可以说,整篇小说都是以伤感的笔调在进行的,但并不会让人感到十分压抑,反倒扣人心弦。小说主人公渡边是以第一人称展开他同两个女孩间的爱情纠葛的。渡边有过两次恋爱。第一次恋爱是在高中,他同女孩睡觉后就把女孩甩了。第二次应该算他喜欢上了直子。而小说的女主人公直子却是他高中要好同学木月的女友,后来木月自杀死了。渡边就前往东今念书,读书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直到一年后,直子意外地重新来到渡边身边,这让渡边惊讶不已。此时的直子已经变了一个人似的,美丽晶莹的眸子里不时掠过一丝难以捕捉的阴翳。他们两人见面后总是重复地在落叶飘零的东京街头漫无目标地散步。直子二十岁生日的晚上,渡边为她过生日,而直子情绪异常激动,于是渡边与直子两人第一次“坦诚相见”,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便不知去向,这让渡边很是担忧。几个月后直子突然来信说她那晚之后回了家,后来就住进一家远在深山里的精神疗养院。渡边后来前去探望直子,越发的喜欢上她。晚间两人虽同处一室,但直子却不能像第一次那样产生性反应,。分手前,面对病重的直子,渡边仍旧表示永远等待她。返校不久,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渡边与低年级的绿子相遇。绿子是个开朗外向的女孩,对渡边而言“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这期间,渡边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他一方面念念不忘还在深山里的直子,一方面又难以抗拒勇于大胆表白和拥有迷人的活力的绿子。其后,渡边虽仍有去探望过直子。但突然某一天传来直子自杀的噩耗却让渡边不知所措。下定决心的渡边于是暂时告别绿子,让绿子等他回来,自己就孤身一人去了海边,独自揪心痛苦。回来之后,在与直子同房病友玲子的互相鼓励下,开始摸索此后的人生。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渡边从海边痛苦的回来后,受到玲子的鼓励,重新振作起来,在家楼下给绿子打了个电话。他告诉绿子说他十分想念她,希望见到她并和她说说话。此时绿子问渡边,“你在哪里?”。渡边愣住了,使劲地想“是啊,我在哪里?”。这处文章的笔墨很好的反映了主人公此时的内心世界。渡边这时候是真的无比脆弱与彷徨,他甚至都忘记了自己的人生正在哪里,也不知道今后的人生要往哪去。其实,我觉得这时的渡边正是作者村上春树想抒发的情感。青春,就是令人会有伤痛,就是会有不知所措的徜徉。在爱与痛的边缘,我们每个人都在危险地行走。只是小说的木月,直子都不小心失足,掉了下去,好在渡边还有希望,他还有很多美好的未来值得去面对。关键在于他今后对待生活的态度。
我想村上春树也正是想告诉我们,青春的一路上有苦与累,很少有只存在快乐和舒心的大道供我们前进,我们的人生也许都会出现像渡边那样的抉择,我们所应采取的不能是消极,而是之后的豁然开朗与勇往直前。
可以说,在看《挪威的森林》的一路上都是带着淡淡的隐痛的,但伤感之情却像茉莉清茶的香气般来的那样芬芳。我在平淡的苦楚之中渐渐看到光明,看到前方美丽的景物。我知道,痛并不是我们最终的结果与归宿,我们要学会的是一种担当,是一种无言的坚强。在有爱与希望的路上,我懂得了要奋力扬帆,不畏巨浪。
深圳大学管理学院
李赓2014.08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