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一年级中国红说课稿(共2篇)

时间:2024-12-29 16:37:04
一年级中国红说课稿(共2篇)(全文共6121字)

一年级中国红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中国红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说教材

《中国红》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16课。课文是一篇儿童诗歌,用火热的语言,以对仗的工整的'诗句,抒写了无处不在的中国红。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7个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弓字旁。

过程方法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借助诗歌中的描述的事物,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感受中国红的无处不在,体会中国人对红的喜爱。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诗歌,初步体会文章流露出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点拨法、创设情境法、指导朗读法。

学法:联想与想象、朗读与讨论、再现与表演。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1、出示“红”,给红组个词,或者说说你想到的事物。

2、出示“中国红”,看了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或者想问什么问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初读感知

任务呈现: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语,试着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标出关于中国红的事物,在图中找一找,试着把特点读出来。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

展示交流:

1、出示二类生字,学生认读。

2、出示含有生字的词语,学生拼读,理解。

3、指名朗读交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学生回答勾画的事物,集体订对。

5、你发现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吗?指名交流:都是红的。红色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了,简直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看到了红色,就像看到了中国。因为它代表着喜庆、美好、温暖和团圆。

6、语句练习填空,讲解“也”的用法。

7、学生实物展示,并以小组形式进行说话练习。

课中休息:欣赏有中国红特色的图片:中国结、中国馆、中式婚礼礼服、双喜等。

任务二:学习生字

1、出示“城、妈、张”并认读,自由观察字的特点。

2、交流结构上的共同点:左右结构,形声字。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展示汇报。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5、指导“张”学习弓字旁。强调第四笔笔顺为撇。

布置作业:

1、观察搜集像课文中有中国红的事物。

2、向父母或爷爷奶奶请教:他们喜欢红色吗?为什么?

第2篇:一年级中国红说课稿

小编觉得这篇一年级中国红说课稿范文的参考价值挺高,但愿你也有一样的认同感。

一、课标分析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歌曲《红蜻蜓》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时,本单元旨在通过演唱和欣赏各国经典歌曲和乐曲,让学生了解各国的音乐表现特点及世界音乐文化的多元性,熟悉各国的经典名曲,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文化素养。

二、教材分析

1、《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四三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整体旋律婉转优美,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全曲虽短小,但曲调非常优美抒情,三段歌词却将美好童年的生动情景展现在人们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

2、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并能运用于演唱之中。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歌曲。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学生思维敏捷,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四年级的学生对于节奏、音符都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音准不能很好地把握,这就要求学生尽量模仿老师或是钢琴的音准进行演唱。同时学生对于音乐的信息储备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所以要求学生课下提前预习课本上出现的音乐知识。

四、教学设计

(一)情境创设

导入: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嘘......嘘......快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老师通过语言把学生带入大森林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

五、评测分析

六、课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音版教版小学音乐第八册第五单元《童年的回忆》第一课时《红蜻蜓》。

一、教材

1、 内容分析:

2、 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 3

二、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帮助学生学,在教学流程设计中,我创设 ……此处隐藏1016个字……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红蜻蜓》是人音版第五单元第三课,歌唱教学。这节课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回味童年的美好。在设计本课我能够充分运用课程改革新理念设计如下教学环节:

一、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来设计组织教学;

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来设计歌曲的新授部分;

三、重视音乐技能,体现审美价值来进行歌曲处理;

四、完成带有二声部歌曲的教学内容。

《音乐课程标准》中“关于教学内容的几点提示”部分提出:演唱歌曲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要重视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歌曲《红蜻蜓》的主旋律起伏较大,音域 宽达十度,和声式的第二声部围绕主音“1”起伏不大,使歌曲的和声色彩非常浓厚。

虽然学生能演唱好这首合唱歌曲,但是学生的合唱技能还需不断提高。合唱技能的学习是唱好一首歌曲的基础,节奏不稳、音准和声感不好、声音不美是不可能唱好一首歌的,也不可能很好地体验和领会到乐曲丰富的美感的。

合唱中声音不美,并且经常“跑调、乱节奏”,究其原因一般都是因为平时不注重合唱技能训练的结果。合唱是音准、节奏、声音、咬字吐字均要协调统一的声音艺术,合唱技能的学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今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做到有计划、有方法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合唱技能,让学生充分享受和表现合唱的艺术美 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随音乐范唱用手为歌曲伴奏的活动让学生学习歌曲,此方法教学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课上他们枯燥地视唱,使不认识音符、唱不准音高的同学们都能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在动手、动脑、听唱中轻松地完成了教学内容。

整个教学活动运用新的教学策略“主动学习,主动参与”,让学生有目的地多听,循序渐进地多唱,大胆互动中创造,正确地参与评价,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达到了审美教育的宗旨。

本节课教学任务量安排得较满,多设计些给学生聆听感受“童年美好时光”的教学内容则效果更好! 教材

1、教材分析: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的形态和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曲为三四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感情真挚,具有梦幻般的意境。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分为两个乐句,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而深远的气氛。

2、教学目标: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目标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教育者从事教育活动的指南。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教学难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注重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爱 好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因此,我在最后,设计让学生听一听日本的其他歌曲,说说自己喜爱的童年歌曲这个环节。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之情,同时教育孩子们要珍惜童年时光,不要虚度光阴,让童年的美好记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结束愉快的音乐课。总之,在这节课中,我力求做到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配合,共同体验,表现和享受合唱的和谐之美,通过由浅入深的递进教学,降低难点,不断突破,完成了教学目标,激发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以上是我的说课设计,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案例反思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要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合理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音乐中培养合唱能力,提升音乐素养。

1、让学生感受美,喜爱合唱

。。歌曲教学中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教师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从而使学生更喜爱合唱。

2、唱好合唱,发声训练是铺垫

合唱的发声训练是唱好合唱的基础。陈老师把重点放在红蜻蜓飞呀飞呀和声训练中,像一个魔术师利用手势进行训练,如

5 3︱0 0︱5 3︱5 3| 53 53 53 | 5 3- || 0 0︱3 1︱3 1︱0 0 0 | 3 1 - | 0 0 0 | 31 31 31 | 3 1- || 巧妙地运用欢快、柔美的情绪对比,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渐强、渐弱等力度记号的演唱方法,在进行两声部和声的同时,特别加强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稳定性和谐和性,最后要求学生在音准、音色、速度、和声、情绪几个方面都要做到位,为歌曲的合唱做好铺垫,具有一定的实效性。

3、唱好合唱,歌曲的和谐是关键

合唱艺术的主要艺术核心是音响的平衡,统一与丰富的音色变化,合唱艺术之美源于和谐之美。

学会演唱歌曲和演唱的和谐是歌曲的难点所在,陈老师首先从三条旋律入手让学生从易到难、一步步的感受低声部旋律,学唱旋律、歌词,让学生找到良好的演唱感觉。接着就是抗干扰训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干扰”练习。先在学生唱熟了低声部的基础上给学生弹奏高声部的旋律进行伴奏,给学生的听觉造成干扰,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唱自己低声部的同时能听到另外一个声部与他对抗,而自己声部由于很熟悉了不至于跑调,反复练之,效果很好,低声部演唱就很和谐了。整个环节丝丝相扣、节奏紧凑有序。

4、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合唱课以和为基础,本节课中学生的声音和谐上还是有欠缺,低声部在前面循序渐进练习中掌握的非常好而高声部的学习教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因而学生出现了节奏、音准的不稳,而形成的整首歌的不够和谐。

《一年级中国红说课稿(共2篇)(全文共612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