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儋州歌剧出精品扩影响的建议
民进儋州市委会 发言材料
儋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歌种类多样,其中儋州山歌和儋州调声最为出名,而用山歌和调声编成的歌剧,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艺术品种,更是被儋州群众喜闻乐见。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近年来,依靠舞台演出的儋州歌剧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把歌剧拍成影视作品投放市场,更方便群众观看,普及面更广,大大丰富了儋州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同时对于宣传儋州,扩大儋州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市场上出售的儋州歌剧碟片精品较少,并且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内容不健康,盲目媚俗。有的剧本创作人员为了迎合社会上某些低级趣味,增加市场销售量,歌剧中的一些人物对白和山歌歌词低俗下流,直白露骨到令人肉麻的程度,完全没有艺术的魅力。
二、故事情节雷同,缺乏新意。因歌剧创编人才奇缺,现有的创作人员水平有限,许多歌剧在情节方面有太多的互相模仿的痕迹,甚至雷同,令观众觉得许多新出的歌剧作品都大同小异,没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三、错别字太多,张冠李戴。大多数歌剧作品,画面上的字幕都普遍存在大量的错别字,特别是创作人员对儋州方言没有深入的研究,加上编辑制作人员态度不严谨、工作不认真,因而很多字都是张冠李戴,最后也没有校对加以纠正,令人啼笑皆非。
四、影像粗制滥造,随意应付。有些剧团没有购置自己的摄像和编辑设备,也没有自己的专业摄像和后期制作技术人才,每次都请人代拍代编,并且为了节省成本开支,每一部歌剧作品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导、演、拍、编等程序,因而影像质量低下,视觉效果不佳。
尽管儋州歌剧作品存在以上诸多不足,现状不容乐观,可是自古至今,山歌和调声在儋州群众中广为流传,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加上近几年来群众物质生活富足,精神生活需要变得越来越迫切,因此儋州歌剧碟片销量日增。据保守统计,目前在儋州正常出版歌剧碟片的剧团共有7个,平均每个剧团每年出版歌剧碟片3个,每个碟片至少销售3500套,那么每年歌剧碟片总销量达73500套。加上一些个人和单位出版的山歌片和调声片也投放市场,因价格比歌剧碟片便宜,销售数量更是惊人。据悉,儋州人出版的歌剧片、山歌片和调声片除了在儋州市内销售外,还在昌江、白沙、三亚等儋州方言区销售,甚至一些在儋州工作生活、对儋州风情感兴趣的外地人士也成为销售对象。可想而知具有儋州风情特色的歌剧碟片流传之广,影响之大。遗憾的是,儋州歌剧精品太少,拿得出
手到外地进行文化交流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针对这一情况,特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对歌剧专业人才的培养。儋州要出歌剧精品,扩大影响力,人才是关键。编剧、导演、演员、摄像、制作等都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政府要邀请专家来对这些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创作和表演等水平。也可以带他们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吸收各地演艺事业的有益经验。特别是要有意识地培养一些对儋州山歌调声等特色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年轻艺人,这样,儋州歌剧这种独特的地方艺术品种才能薪火相传,永续发展。
第二、对现有剧团给予适当的资金扶持。现有的剧团基本是由一个热爱儋州山歌调声且有一定管理才能的领头人组阁,纯粹是由个人出资或者几人合资。很少有商业赞助商或热心人士的支持,经济实力有限。每出一个作品,他们都会冒很大的市场风险,因此在费用方面都尽量节约,从而影响到了作品质量。但他们不同程度上对儋州文化起到了特殊的贡献,政府对此要加以扶持,通过拨出专项资金对各个剧团给予适当的支持,以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三、重赏且重点推介歌剧精品力作。政府应当出台激励机制,每年评出若干部歌剧精品力作,并对创作人员颁发高额的奖金,还要加大力度进行宣传,造成浓厚的舆论氛围,以此诱惑和鼓励更多的民间艺人全身心的投入儋州歌剧创作中来。对于其中精品力作,一方面通过电视台专场播放,既可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亦可以广泛宣传儋州山歌剧的文化魅力;二是将其和儋州风土人情介绍、儋州调声等刻成光碟,作为儋州的文化名片,即突出儋州特有的文化特色、传承了诗乡歌海的美誉又扩大儋州文化影响力;三是结合东坡文化园的规划设计,在园区中搭建儋州山歌剧表演舞台。即丰富了东坡文化园区的内容,又很好的将地方文化特色融合园区建设。通过重奖及多渠道推介将促进儋州歌剧演艺事业的繁荣和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
第四、出版前对剧本严格审查。为杜绝质量低劣的儋州歌剧碟片流入市场,以免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文化出版部门应当严格实行审查制度,在拍片之前对每一部剧本都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审查合格才能开拍,审查有问题的剧本也应提出修改意见。
第五、加大对文化市场的稽查力度。文化稽查大队必须定期对文化市场进行稽查,凡是在稽查过程中发现思想不健康的儋州歌剧作品或者盗版作品给予没收并罚款,严格执法,绝不姑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