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宣传多篇

时间:2024-09-20 22:10:39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宣传多篇(全文共12759字)

[编辑]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宣传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思想宣传范文】一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入把握其政治逻辑,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不断深化对高质量发展重要意义、科学内涵、实现路径的认识,确保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形态更加高级、分工日趋复杂、领域不断拓展、国内外联系更加紧密。只有坚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充分发挥我国政治和经济两方面优势,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确保我国经济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才能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高质量发展沿着正确轨道前行;才能把顶层设计与试点探路结合起来、把长远制度建设与解决目前突出问题联系起来、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与解决新出现的矛盾问题统一起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有效防止本位主义、分散主义,避免议而不决、决而不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大局,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要不断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把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个方面。

以人民为中心是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依据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着眼点是通过提高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与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政治上看问题的出发点,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政治前提与价值追求。一方面,高质量发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高质量发展必须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充分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起人民群众的磅礴伟力,从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目标。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选择,是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客观要求。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和支撑。只有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富强,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夯实物质基础、创造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切实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思想宣传范文】二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对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进行科学研判,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部署。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是一块净土。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当前应重点抓好“五个新突破”。

在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上取得新突破。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纲”和“魂”。高校党组织作为党的一级基层组织,其政治建设事关高校的发展方向,事关能否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必须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要结合高校实际,抓好《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始终。加强高校师生的理论学习,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认真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严治教、依法治教。

在纠“四风”、树新风上取得新突破。校风问题关乎高校事业的兴衰成败。要持之以恒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畅通举报途径,紧盯重要节点,开展舆情监控与专项监督检查,密切关注隐形变异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从讲政治的高度着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进一步建立健全师德建设制度体系,加强师德宣传教育,讲好高校育人故事,弘扬崇高师德师风典型。严把师德关,在评比、评审、表彰等活动中,坚持师德问题一票否决。狠抓制度落实,对师德失范行为依规依纪严肃查处,坚持师德问题零容忍。改进学风教风,加强对学生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严格考试纪律,严把出口关;严格落实教师教学规范,严明教学工作纪律,以“教学标兵”“优秀教学奖”评选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鼓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让良好的教风、学风与工作作风交相呼应,相互促进。

在加强日常监督、严格执纪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党内监督,重在日常,贵在有恒。要做实做细监督,聚焦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综合运用听取汇报、约谈、谈话函询等形式,强化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着眼标本兼治,及时总结日常监督、巡视巡察、查信办案过程中发现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提出整改建议,举一反三,推动改革和制度建设。持续开展高校党风廉政教育,组织开展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持续加强纪律教育、警示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法规制度,让广大党员干部明规矩、存戒惧。严格规范执纪问责,纪检监察机关要严格执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厘清职责边界,找准职责定位,依规依纪依法处置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构建纪律处分执行联动机制,确保纪律处分执行 ……此处隐藏7903个字……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保持战略定力,变压力为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走出一条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契合的经济工作之路。

 【思想宣传范文】五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高等学校最鲜亮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已基本确立,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强调“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在新时代,必须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要求出发,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前进。

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的新要求、新目标。要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需要全面建设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和实践的双向互动中不断发展。

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科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等问题,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的纲领性文献。把马克思主义学精悟透用好,就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可以说,不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就不可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可能真正筑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理论根基。

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不断发展。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需要的程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育培养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的战略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重要使命。在深化改革、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需要比以往更加迫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渴求比以往更为强烈。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本科环节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和高水平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构建本硕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势在必行。

增设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长期以来,高校本科专业设置中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在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本科专业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的专业,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逻辑,单纯依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已难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需要。中央宣传部和教育部明确提出,要“逐步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本科专业,完善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人才培养体系”。为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教育部署,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的根基,2018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人民大学等8所高校首批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专业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完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应从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人才的高度出发,将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作为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的重要任务。这里的重中之重就是要整体设计贯通本硕博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和连续性的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本科阶段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打牢知识基础。一方面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跨专业课程纳入学科基础课程体系,另一方面需要在专业必修课程设置中增加原典、原理、通史性课程的比重,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帮助学生筑牢专业基础、培养专业研究能力,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和博士阶段培养形成良好衔接。

支撑和服务教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支撑好、服务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回答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讲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解释力,真正解决大学生的思想困惑,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深厚学理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依然是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大学生有理论思考的需要,有理论分析的兴趣,也初步具备了理论探究的能力。当面临各种似是而非的思潮或者个别观点的冲击和影响时,学生渴望老师能够解疑释惑。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找到自己所承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和建设任务的结合点,用教学促科研,用科研支撑教学,逐步培育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明确的学科意识,具备较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不断加强和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质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强、人格要正。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宣传多篇范文。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思想宣传多篇(全文共1275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