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教给学生“找米下锅”的方法——作文教学方法谈

时间:2024-12-18 12:12:57
教给学生“找米下锅”的方法——作文教学方法谈(全文共1549字)

教给学生“找米下锅”的方法——作文教学方法谈

作文教学是小学中高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其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运用语文这个工具,提高语言交际能力。因此,学生作文能力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最怕作文,提到作文就头痛。分析其原因是学生在作文时无话可说,写不出来,也就是“无米下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见“米”之重要。小学生作文苦于无内容可写,不知何处下笔,可见素材的重要。教师认为作文棘手难教,可见引导的重要。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不少学生感到写作文很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面太窄,课外阅读量少,观察事物能力差所造成的。作为语文老师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要善于让学生走出教室, 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去走走看看,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留心观察,注意积累作文素材,这样就能写出内容真实,叙述生动的文章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下面我就谈谈作为教师如何教给学生“找米下锅”的方法。

一、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找米下锅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作文选材的重要源泉,只要教师注意适时引导,就会使学生从中汲取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学校生因为年龄小,思想单纯,他们既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又对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充满了困惑,他们有时会为一些不着边际的幻想而高兴;有时又因一件件小事而沮丧;有时会为自己一点点微小的进步而自豪;有时又因一点点微小的挫折而悲哀。这种独特多变的内心世界里蕴藏着看不见,取不尽的写作素材,只要老师稍加点拨,一篇篇优秀作文就会问世,给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而这种潜移默化的引导,会使学生动笔的兴趣更浓,同时,这样的写作素材随手可得,真实可信,写起来得心应手,读起来亲切感人,毫无造作之感。所以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既写身边的人,又写身边的事;既写身边的景,又写身边的物。一事一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启发学生“善于发现”的灵感,指导学生用日记的形式为自己建立材料库,“米粮仓”。长期坚持下来,学生作文就会一改下笔无言,空洞无味,缺少真情实感的困惑,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激情。

二、从生动有趣的学校活动中找米下锅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喜欢参加活动是孩子门的共性。活动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内容,学生是活动的参与者,只要教师引导得法,注意给学生创造“大环境”与“小气候”氛围,有意识的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升旗仪式”、“红读杯知识竞赛”、“运动会”、“班级文化展评”、“创新作业评比”等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有目的的参观、动脑、动感情,继而再指导有重点有目的地练笔。由于学生有了参加活动的切身体会,材料就在眼前,想得到,写得出,就会乐于写。教师如果在活动前就向学生提出活动的目的,习作的要求,观察的重点,活动结束时趁热打铁及时指导,写作效果则会更好。如:学校组织了一次全校规模的“广播操比赛”,我适时地指导学生观察赛前校园操场与往日有何变化,你有何感受;比赛时你的心情如何,表现怎样;比赛后你又怎样想,受到什么启发。由于学生亲自参加了活动,自然有话可说,始终兴趣浓厚,情绪饱满,思维异常活跃,毫不费劲第一气呵成,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习作练习。这样,既解决了学生“下笔难成文”的困难,班级还取得了好成绩,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三、从课外阅读中找米下锅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在习作时,常会觉得心中无底,“有话说不出”,这正是缺少积累的缘故。为了攻破这一难关,我在作文教学中,要求学生人人每学期准备一本自读课外书,坚持天天读,每天从中背五个好词,记三个好词,背一些优秀的作文片段。并鼓励学生摘抄名言警句,精彩片段。日积月累,学生既从课外阅读中积累了词汇,又通过课外阅读丰富了知识,提高了了认识水平和观察能力,积攒了宝贵的“百科知识”,更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长期坚持下来,学生可以用找相似点的方法,来认识自己过去熟视无睹的事物,用比较的方法来抓住已经认识的事物的特点,写作时自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了。

总之,找米下锅的方法有很多,这就需要各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摸索,不断发现,不断总结,真正找到适合所教学生的好方法,使学生见到作文不再头疼。

《教给学生“找米下锅”的方法——作文教学方法谈(全文共154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