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弘扬长征精神 培育爱国情感: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实

时间:2024-11-15 07:48:52
弘扬长征精神   培育爱国情感: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实(全文共3001字)

弘扬长征精神    培育爱国情感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实

 

    通渭县文庙街小学坐落于通渭县平襄镇文庙街37号,建校时间1905年,占地面积15715平方米,建筑面积9329平方米,是一所具有光辉革命史的百年老校。

1935年8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和红一、二、四方面军先后途经通渭。1935年9月27日,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改编之陕甘支队,战胜艰难险阻抵达通渭重镇榜罗。中共中央随即召开政治局常委会议,正式作出到陕北扩大建立根据地、以陕北作为领导中国革命大本营之战略决策。9月29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中共中央领导随军进驻通渭县城。当晚,毛泽东在文庙街小学接见一纵队一大队先锋连全体指战员时,激情满怀、即席朗诵了他著名的《七律·长征》诗,鼓舞红军踏上了最后的征程,后经会宁会师,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为弘扬长征精神,纪念毛泽东《七律·长征》诗发表65周年,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上海电视台与通渭县人民政府携手共建的《七律·长征》诗碑于2000年9月29日在文庙街小学正式落成。诗碑主体造型为“V”形,展陈面积480平方米,展线长度30米,年接待观众1.6万人次。2001年3月,学校被定西地区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地级国防教育基地”。

为使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进一步发挥《七律·长征》诗碑教育的基地作用,学校在上级部门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为标准,以“五爱”教育为核心,以“弘扬长征精神,争做‘四有’新人”为导向,围绕《七律·长征》诗碑这块教育的主阵地,抓住校园特色资源,结合通渭地域文化,逐步构建起以三个层面为网络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系统:即以学校党支部为核心,校长负责的校级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层;团支部、少先大队负责的组织实施层;教研组、中队辅导员负责的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层,保证了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学校制定并以《文庙街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文庙街小学德育工作考核细则》指导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要求各中队紧紧围绕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总体实施方案,结合自己学生的年龄特征,制订本中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计划,建立适应本年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转变育人观念,树立“为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以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把教学的实效性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性结合起来,把加强基础训练、培养能力、提高觉悟、规范行为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落到实处,逐步构建起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模式。

一、课堂渗透教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学识的不同而定,要做到教育内容有时代性、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学校在进行全面分析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和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以《七律·长征》诗碑为载体,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充实内容,确立了“以增强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规范行为习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了解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灿烂物质文明和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及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历史”等为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是每学期要求各班都利用思想品德课向学生讲述中国工农红军艰苦斗争的革命史;二是结合语文课有关长征途中的各类课文讲解二万五千里长征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创业、浴血奋斗的创业史;三是在音乐课教学中增设了“长征组歌”的教学内容;四是美术课中将学生收集长征途中的一些图片进行展评作为每学期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五是计算机课中安排学生在网上查找、下载、收集红军长征途中的有关资料;六是学校开辟了第二课堂,组建 “长征组歌”师生合唱团,多次参加社会各界的演出活动,让爱国主义教育走进课堂并渗透于各门课程之中,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成就及现代化知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自豪感、自信心,激励他们的爱国之心,树立报国之志,从而转变成为祖国建设和富强而勤奋学习的实际行动。

二、主题活动教育。在开展日常教育的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七律·长征》诗碑建碑纪念活动;每周星期一早上升国旗及国旗下的“一人一事”的爱国主义知识演讲活动; “六·一”新队员入队仪式及少先队建队活动;庆“七·一” 《七律·长征》诗歌朗诵活动;每年一届的春蕾演唱会活动。二是参加中央电视台、甘肃省电视台、《香港大公报》社、县委宣传部等部门组织的纪念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弘扬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途”的系列活动。三是组织师生收看全省国防教育大会和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观看国防教育录像和影视作品,四是定期组织学生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五是学校每学期充分利用清明节、“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队会,举办“爱国主义教育图片展”、“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宣讲会”、“爱国主义教育知多少”及“我是小小国防教育宣传员”等活动,组织开展集中体现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的经典格言、诗歌朗诵活动。充分利用校园板报以文化长廊大力宣传和弘扬民族精神,除在校园内张贴悬挂革命领袖和中华民族杰出人物画像外,在教学楼走廊墙壁上将学生的优秀书画作品装框悬挂。同时,学校积极开展了“做文明师生,创文明班级,建文明校园”系列活动,营造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浓厚校园氛围。所有这些在全体学生中激起了强烈反响,极大培育了少年儿童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涌现出一大批校内爱国主义教育的先进个人。

三、社会拓展教育。自《七律·长征》诗碑竣工、学校被命名为“地级国防教育基地”以来,有许多人前来学校参观访问,有各级领导,有慕名而来的群众,有青年学生和少先大队员,有的来自省内各地,有的来全国的党、政、军及社会团体等组织。学校对他们热情接待,并向参观者介绍红军长征途径通渭时的情形及诗碑修建的概况和其象征意义,及时组织学校师生向参观访问者朗诵《七律·长征》诗篇,与社会各界人士一道共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促进学校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的优化结合及辐射作用,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环境熏陶教育。无数事实雄辩地说明环境对陶冶人的情操、修养人的品格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学校在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与维护的同时,每周确定一个班级,定期清洗碑体,及时浇灌修剪诗碑周围的花草,美化和绿化了校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在自己的行为活动中得以内化,也使健康文明的校园环境启迪、鼓舞和陶冶着师生的情操,起到了“莲生麻中不扶自益,入芝兰之久而芳”的功效。

五、传统礼仪教育。学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学生一日常规五则”,在全校开展了礼仪教育,编写了礼仪教材,并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开设礼仪课,加强学生礼仪行为训练,每学期将在诗碑前开展一次大型的师生礼仪行为大检阅,将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与优良传统文化教育结合为一体,加强了对学生的养德、启智、健体、审美的全面教育。

六、“三位一体”教育。学校与县妇联结合,创办了“通渭县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开放日”,宣传家庭教育的先进理念,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使家长以良好的修养和文明的举止为未成年人做出表率。学校同时建立“家校联系卡”和“双差生辅导跟踪表”。

七、榜样带动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爱国主义教育也需要典型带动。学校定期召开各种爱国主义教育大会,组织参观教育基地,请老党员、老红军战士做革命传统教育,因而,学校除教育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之外,还树立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典型,每学期除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以外,还设立了单项奖,如“爱国主义教育图片收集奖”、“国防知识优胜奖”、“爱国主义教育模型制作奖”等奖项,让全校学生学有目标,赶有方向,在全校掀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态势。

近年来,学校以《七律·长征》诗碑教育基地为载体,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卓有成效地发挥了教育示范作用,校园爱国主义教育蔚然成风,全体师生爱国主义观念显著增强,从而不断推动了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

 

 

二〇一七年四月十三日


《弘扬长征精神 培育爱国情感: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纪实(全文共300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