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新闻两则教案
新 闻 两 则
毛泽东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记叙的六要素;
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二、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语言。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四、教材分析: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
志。五、教具准备:mp3
六、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课型:新授。
方法:讲述、讨论。
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并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一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让我们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关于生字新词:
要塞()阻塞()堵塞() 塞子 ()
荻港()获得()溃退()
歼灭()阡陌()纤维()
锐不可当():
当真()
不含:
业已:
绥靖阌聿星宿鄂豫
古宛县潢川 濂 隅
三、新闻的有关知识:
? {一}、新闻的特点:新闻这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讲,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来讲,只指消息,本文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消息有三个特点:1.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不能虚构或夸张。2.报道迅速及时。3.简明扼要。
? {二}、新闻的要素: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
因、经过、结果。
? {三}、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有五部分,即标题(分为:主标、引标、副标)、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四}、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学生自读课文(包括读“预习提示”,以了解背景知识)。
五、布置课堂练习:{基训2}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夜
地点( 1000余华里的战线)
事情的起因(人民解放军要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
事情的经过(分三路大军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
事情的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
第二教时
课型:新授.
方法:
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 、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2、整理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华里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人民解放军兵分三路横渡长江,23日可全部渡完。
二、研读课文:
研讨: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教师点拨: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一气呵成。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讨论: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请找出文中的词加以说明。
准确,首先是用词准确。例如,“冲破”与“突破”词义有所区别,“冲破敌阵”“突破安庆、芜湖线”“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都运用得准确。又如,东面防线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溃,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词在程度上的差别,表达才算准确。例如,“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加上“较为”二字就十分准确。而汤恩伯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加上一个“很”,可见他骄傲自负的心理。
必须明确交代的地方,一点也不含糊。例如,“西起九江”后面还注明
语言的精练、铿锵,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能用单音节的词不用双音节词。电文要求极端精练,军事用语更要求斩截有力。二是适当采用文言词。例如,“至发电时止”斩截有力,如果写成“到发电文的时候为止”,就拖沓了。又如,“现已占领”不说“现在已经占领”。这类例子还很多。
这篇新闻许多语句很文气。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三、学习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一)整体感知:
1、速读新闻,理清新闻六要素: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84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事件发生的原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得兵 ……此处隐藏9926个字……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
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
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
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
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
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
段铁路线。(10分)
9、括号里应填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至发电时止”从新闻特点的角度考虑,它的作用是什么? ....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2、文中画线句中“不料”一词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文中加点词语“此处”指的是
(二)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
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
争夺战。③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
后汉王朝。④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
一带。(4分)
14、本段①句是这则新闻的部分。
15、本段②③④句主要介绍了什么?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
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
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子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
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
了。这里的水却是镜子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
子们追上来,看看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卜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
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
上抓下。
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
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
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
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
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他狠狠地敲打,12分)
16、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的故事情节。
17、“张皇失措”的本义是什么?这里为什么写老(更多请关注WWW.)头子张皇失措?
18、文段写老头子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突出了老头子的什么性格?
19、文段加粗句子中加点词“找”用得妙,为什么?
20、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21、划“﹏﹏”句子是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四)王牌老师
(1)那日,我记得很清楚,教室外大雨滂沱,而我的心也阴霾如窗外的天
空。他们一个个瑟缩在椅子上,眉眼低垂,而我则立在讲桌前,望着摊满一桌的
考卷,气的脸色发青。
(2)那年九月,正是我出褪去学子的青涩,意气风发的执起教鞭、踏上讲
台,正式成为一名教师的时候。
(3)我努力成为一名好教师——以宽容对待他们无心的过失;以耐心聆听
他们或许曾被疏忽的心情。但是,我却忽略了“成绩”才是别人评定你是否为“好
老师”的唯一标准。在第一次考试后,我所任课班级的导师,急冲到我办公室桌
前,抛给我一张班级成绩排名表,并且当着四周的同事,用那高八度的声音对我
说:“我们班怎么最后一名?你到底会不会教呀?”当时,受伤的自尊心让我有
了一个念头:等着瞧,要比成绩还不容易!
(4)从此,课堂上我板起了脸,凡不会考的我不教。什么作者生平轶事,
算了吧!倒不如叫他们默熟单字解释更为重要。小考标准90分,月考标准85
分,当然,那个少一分就克那个一下。果然第二次考试,他们士别三日,令人刮
目相看。其他老师纷纷涌向我打听“秘方”。我尝到了为人师表的虚荣,原来这
虚荣是可以如此轻易建筑在学生的分数上的。
(5)所以,我开始“乐此不疲”,只为维持那虚幻的成就感。直到那一天,
我准备发考卷,并把那几个老是考不好的“害群之马”叫出来,好好整顿一番
时……
(6)考30分的那个有轻微智障的学生,慢吞吞地走到我面前,平举双手,
同时慢慢抬起头。我的棍子正要落下,她突然极其迟缓、口齿不清地注视我的眼
睛说:“老——师——对——不——起!”刹那间,我如遭电击,手足无措。
(7)叫她回到座位后,我慢慢环视那紧张的坐在椅子上的孩子。第一次我
开始明白,我是如何残忍地牺牲他们的求知欲及上课兴趣,来换取名次上的高位,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呀,孩子们!
(8)现在,我不在乎是否成为一名所谓的王牌老师,因为,我知道,要当
一名能自我肯定的好老师更难!(14分)
22、浏览全文,请说说文章是以什么为顺序来结构全文?
23、细读全文,说说开头一段中“我气得脸色发青”的原因是什么?
24、摘录文中“我”的神情变化的短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
25、第(6)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26、请先摘录文中的议论句,然后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好老师”
的标准。
27、将第(6)段中“刹那间,我如遭电击,手足无措”进行心理描写。
(60字内)
三.写作 (30分)
步入初中一年有余,同学们体验到了很多好奇、兴奋和满足,或许还感受到
了困惑和忧虑。对生活与学习的关注和思考让我们觉得自己好像突然长大了许
多,成熟了许多。成长的收获来自老师、亲友、同学的关爱和鼓励,来自书籍的
启迪,来自环境的熏陶……
28、请记下让你最感动的生活片断,以《让我说声“谢谢你”》为题,写一
篇作文。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字数600字左右。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