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在教学中以丰富、有趣、逻辑性强、系统性很强的内容以及灵活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可以进一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新异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究反应,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不断更新和变化,可以不断引起学生新的探究活动,从而可能产生更高水平的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下列具体措施来激发学习的动机。如:数学教学中口算与笔算交替使用,让学生自编例题,以及适当运用幻灯、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等等。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强化其已形成的间接地学习动机。
二、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学过程中提出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使学生既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解决,这时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的欲望,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论语》中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这种状态的概括。所谓“愤”是指在学习中遇到了问题,正在头脑里积极思考,但还未想通的心理状态。所谓“悱”是对某一问题已有所领会,但还不能把它准确表达出来,正在积极地使思想条理化。当学生的心理活动正处于“愤”和“悱”的阶段时,对他们进行启发、诱导,就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系,激发起学生求知的需要。
三、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每节课的具体目的和知识的意义,会有助于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以后自己的理想和社会事业联系起来,从而逐渐明确学习的深远含义,并产生持久而主动地学习动力。
第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实践活动,扩大学生的只是领域。为了使学生社科认识并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和作用,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吧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加以具体运用,不断探讨和设法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既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引起去掌握新知识的渴求和热情。
第三,提高成功几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愉快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学习上获得成功,能产生满足感,并伴随愉快的情绪体验,继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而失败的体验,常常会出现不愉快的心情,并易使儿童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校生活也产生畏惧和反感。由此我们认为,教师在课堂中为每个学生创设成功的机遇,可以帮助儿童的学习兴趣得到强化和巩固。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