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鳖技术示范与应用技术总结报告
江西是全国13 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建国以来不间断向国家调出商品粮的两个省份之一,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现有国家粮食价格政策保障下,单一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稻积极性,部分地区中低产稻田撂荒现象较为严重,稻田流转中“非农化”、“非粮化”问题比较突出。另外,由于生产方式粗放,化肥、农药使用一直处于较高水平,造成了部分农业面源污染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水稻肥、药投入等生产成本上涨、收购价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传统水稻种植效益下降特别严重,严重制约了江西水稻的生产发展。
为此,2013以来,农业农村部(原农业部)支持部分适宜地区特别是水资源充足的江汉平原地区和流域性湖区,在传统稻田养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渔综合种养新模式,并取得了水稻稳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生态效益显著的可喜成果。据调查,江西有适宜稻渔综合种养的稻田400多万亩。为大力推进江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的发展,增加特种水产和优质稻米供应,提升稻田的综合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部原农业开发项目支持下,永修县云山集团畜禽水产良种公司与江西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特种水产技术体系、江西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江西省水产推广站等专家团队为纽带和核心,充分依托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实施要求,采取“试验、创新、示范,再试验、再创新、再示范,创新集成关键技术模式后全面推广应用”的方式,在我省永修县、永新县、渝水区等地分别开展稻鳖综合种养的示范推广,通过协作研究攻关、技术创新集成和试验示范推广,集成了以稻鳖综合种养的成熟技术模式,制定了操作性强的技术手册,帮助企业创建了一批名优产品品牌,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水稻、甲鱼生产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研究背景
在本项目实施前,核心示范区凤凰山稻鳖共生综合种养基地的所有农田是分散由20多户村民承包耕种,经营模式均是采取传统水稻种植方式,亩投入600元,平均亩产稻谷1000斤左右,产值1300元,亩收益700元,效益很低。项目实施前凤凰山甲鱼养殖采用温室养殖和外塘养殖,喂食均是膨化饲料,甲鱼品质不高。核心示范区主要存在问题:(1)传统水稻种植由于分散经营,水稻难以做到统防统治,稻谷产量、品质得不到保证; (2)项目实施前稻田种植户分散经营,户均面积小,没有规模效益,户均收入少; (3)稻田改造后,生产上缺乏相关研究和示范成果,难以找到适宜于稻鳖共生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传统的双季稻或中稻的与甲鱼共生时期错开或周期短,不利于提升稻米和甲鱼品质; (4)外省已推广应用的稻鳖综合种养技术在本地难以适应,气候不同,且水稻种植季节、品种类型均与本地不同,养殖的甲鱼品种类型不同,放养的时期和配套田间养殖技术都有差异。
另外,项目实施前全省稻田综合种养刚刚兴起,有其他企业到我省部分县市参与稻田综合种养的试验示范,但因气候等因素不同,适宜的品种和配套的种植、养殖技术不成熟,特别是共生技术欠缺,当时稻田养鳖技术存在如下问题:(1)过度追求甲鱼产量,往往开挖稻田沟渠面积过大,影响粮食产量;(2)仅仅采用一季稻一季甲鱼,没有实现真正共生;(3)水稻品种和甲鱼如何搭配,实现双赢模式研究不对等;(4)稻田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不够。
针对上述稻鳖共生中以及核心示范区存在问题,本项目团队根据水稻和甲鱼的生物学特性和优质高产条件对比(见下表1),明确利于稻鳖共生的生产条件,系统研究了并集成优化了稻鳖共生优质品种、水稻种植机插机防轻简化技术、优质稻抗倒栽培、甲鱼养殖采取雌雄分养、大小分养及三步法、鳖塘环境综合调控、冬闲种植绿肥或油菜等多项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稻鳖双优质双高效的技术措施,并开展大面积技术改进试验示范和技术推广。
表1 甲鱼与水稻的生物学特性和优质高产条件对比
影响因素 | 生物种类 | |
甲鱼 | 水稻 | |
品种 | 中华鳖 | 外七(赣晚籼38号) 可共生的长生育期优质高产中稻 |
市场需求效益 | 市场需求较旺,效益较高 | 市场需求很大,效益较低 |
产量目标 | 一季增重: 亩产目标: | 一季400-650公斤/亩, 目标:亩产450-500公斤 |
投入 | 多 | 少 |
生活习性 | 多年生(2-4年),爬动耘田,怕吵怕冷怕热喜光,喜夜间觅食。 | 一年生,不移动,怕冷怕热,怕长光照(杀虫灯不宜过密)。甲鱼爬行类似与耘禾,利于水稻生长。 |
土壤 | 壤土,PH7.5-8,有机质要求高(决定生物有机肥用量),可石灰处理降酸杀菌。 | 壤土或沙壤土,PH4.5-6,有机质1%以上,无重金属污染(可石灰处理降酸) |
水分 | 可短期断水进入池中(适温下首先选择水多的地方) | 不宜长期浸水缺氧,前期水位不宜太深,须多次露田和晒田,养鳖田田埂要高 |
水质 | 活水,溶氧多,无病原菌和污染,宜定期适量注入新水。 | 无病原菌和重金属污染,换水易流失肥料和养分,宜自然落干。 |
适宜温度 | 20-33℃(最适25-30),温度影响食欲和增重。热天适量换水,不宜导致温差超过3℃,鳖池创造局部遮阳条件降温。 | 15-35℃(最适25-30),温度影响光合作用和吸肥效果。 |
阳光 | 喜光 | 喜光 |
饲养/栽培要求 | 田间害虫是甲鱼的良好饲料,可安装杀虫灯诱虫。必要时可添加小杂鱼等活饵料。 | 促前期早扎根、早分蘖,活蔸后放鳖利于耘禾,增加土壤含氧量和控制杂草。 |
密度 | 依大小而定,需较大活动空间。前后期低温时喜水稻稀植见阳光,中期高温时喜水稻多蘖遮阴。 | 1.2-1.6万蔸/亩,有边际效应,可宽行机插或宽窄行。养鳖田控制在1万蔸左右。 |
食物来源:饲料或肥料 | 生物饵料(害虫、螺丝)或饲料,七分饱饲养促其活动(觅食)健康,粪便肥田肥稻,过饿时会互残。不适应氨态氮。 | 光合产物和土壤与追肥,适宜有机肥、硝态氮或氨态氮,鳖粪利于后期减肥30-50%。绿色稻米生产要求无机肥总量不超过有机肥。养鳖田不宜使用氨态氮肥。 |
影响共生因素 | 按重量和性别分养,大群体易发病害。 | 前期影响大,活蔸后中后期有益。 |
病虫害防治 | 都填养鳖不用药 | 生物防治技术,可用生物低毒农药。防病不防虫。 |
天敌 | 蛇、鼠、鸟、蚂蟥等 | 病虫害 |
质量检测 主要指标 | 氨基酸、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 | 品质指标、重金属、亚硝酸盐等 |
关键技术 | 按性别、大小分养、水温水质控制、农药限制等。 | 密度控制、稻作成行(不能撒直播、可机插秧或机直播)、轻晒田(增强抗倒性的需求)、减后期肥料(共生可减肥)、病虫害控制(共生减轻)。 |
二、技术路线
略。
三、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
1. 优选适宜江西稻鳖共生的优质、高产的稻、鳖、油菜品种
1.1 筛选并示范推广本地适宜的水稻特优品种:为筛选适宜江西稻鳖共生模式下适宜种植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永修县云山垦殖场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共同开展了稻鳖共生模式下品种的适应性筛选,筛选出适合于机插的长生育期优质稻“赣晚籼38号”,适宜于晚稻机直播的特优品种“美香占2号”,并在新余市渝水区嘉福农科公司和永新县中蝶公司进行示范推广。其中永修云山公司和渝水区嘉福农科公司的绿色/有机大米获得国内众多金奖。其中“赣晚籼38号(外引7号)”,该品种是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全生育期长达165天,米质外观晶莹透亮、米饭口感香滑可口,保持了泰国香米原有的品质。晚机直播种植方式采用水稻品种为“美香占2号”,全生育期120天左右,米质达国标2级,食味品质高,有香味,且连续2年荣获全国优质稻米食味品尝金奖。
1.2 示范推广本地适宜的甲鱼良种:项目组推广单位与南昌大学(省特种水产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通过筛选论证明确了我省稻鳖综合种养模式下,鄱阳湖水系野生中华鳖为母系繁育的优良品种。
1.3 筛选出冬闲优质、早熟、高产油菜新品种:各项目组推广单位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通过筛选明确了稻鳖共生后,冬闲田适宜种植的油菜品种为“赣油杂1009”,油菜品种使用自主选育的“赣油杂1009”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生产技术主要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播种、施肥、收获均采用机械完成。
2.确立最优沟池比和稻田改造要求
参照国家和省里有关文件规定,稻田综合种养中挖沟挖塘等面积不超过10%要求,以稻-鳖最大经济效益为主要考核指标,确定了8%的稻田开挖沟渠最佳比例以及其余稻田改造的一些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2.1 挖沟(池):沿着田埂内侧四周开挖宽2~4 m、深0.6~1 m的沟,沟底为软泥,厚度为0.2 m左右;或在塘中2个长边,每边沿池边斜对面各挖一个方形深0.6~1 m的田中鳖池。水沟边建沙滩,供鳖晒背用。
2.2 筑埂和田地平整:需要加高加宽加固田埂,使其高出田块的0.6~0.8 m。
2.3 防逃设施建设:还要设置防逃设施建设养鳖稻田四周应修建防逃墙,可以用砖砌,高0.5m以上,水泥抹平,顶部建成“T”形,也可用塑料板、瓷砖、石棉瓦或有机玻璃等建造。若是防护网还要在网的上端向稻田内出檐10~15cm,成“Г”形,以防成鳖上网或挖洞逃逸。
2.4 进排水设施:依地势落差设置安装进排水管道在对角线上,进水口建在塘埂上,排水口设在沟渠最低位置,并在排水渠道出口设置防逃栅。
3.提出合理种养密度模式:
研究提出合理种植和养殖等密度(如一季稻机插种植密度10000株/亩、鳖放养密度100只/亩、稻田安装灭虫灯密度等),达到水稻和甲鱼的优质、高产的目的。技术要点如下:
3.1鳖种放养密度:在5月下旬单季晚稻插种后约1 个月(待晚稻苗势生长健壮,不易被甲鱼压倒时),即6月下旬底至7月初放入规格为300~500g/只的幼鳖,至10月上旬养成商品鳖起捕,放养密度100~150只/亩。
3.2机插水稻密度:经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水稻产量及构成发现,用赣晚籼38号水稻品种机插进行稻鳖共生模式,水稻品种最适宜的机插秧密度为10000蔸/亩。
4.系统优化了稻田养鳖技术:
4.1鳖种分段养殖:稻鳖甲鱼养殖采取雌雄分养、大小分养及“二段法”和“三段法”养殖模式,“二段法”为第一年温室养殖育苗(达到平均苗重500g);第二年稻鳖共生。“三段法”为第一年温室养殖育苗(达到平均苗重500g);第二年外塘放养提高甲鱼外部环境适应性和品质(达到平均苗重750g);第三年稻鳖共生品质再提升达到生态绿色标准(达到商品鳖平均重850g)。
4.2鳖饵料投喂:鳖类喜食野杂鱼、切碎的鱼肉等动物性饲料。饵料投喂严格遵守“四定”原则,每天投喂2次,投喂时间分别在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日投喂量为鳖总体重的1~2%,并视天气、水温、活饵等情况适当调整,一般以1.5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可在稻田内投放一些田螺、鱼虾类活饵供鳖食用,提高鳖的品质,节省饲料成本。
4.3鳖塘环境综合调控技术:针对鳖塘水层较浅、夏季高温直晒、水温过高,不利于甲鱼生长等突出问题,创建了以投放水葫芦和绿萍等水生植物为核心内容的鳖塘环境综合调控技术。技术要点为:甲鱼苗投放后,每100m2鳖塘投入水葫芦8~10kg(鲜重),浮萍2~3kg(鲜重)。技术效果:水葫芦和绿萍15天以后,可以覆盖鳖塘60%以上的面积,降低塘内水温2~3摄氏度,降低塘内水体可溶性氮、磷含量8%-13%,有效改善鳖塘水质状况。
4.4鳖塘水质调控技术:根据水稻和鳖不同时期的生长需求,适当升降水位,一般水位保持高出田面10~15cm。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水位可调高至20cm以上,并适当增加水生植物的栽植面积。鳖沟每隔15天用生石灰泼洒一次,用量为每立方米50g,7~10天后泼洒微生态制剂来改善水质,或定期加注新水,保证每次换水20~30cm。另外,为净化水质和提高渔产力,也可套养适量鲢鳙鱼等。
5.集成推广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和绿色/有机种植技术:
项目实施期间集成推广稻田养鳖模式下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绿色/有机高效栽培技术,核心示范区云山垦殖场稻田养鳖基地实现耕、种、管、收、烘、秸秆处理全程机械化作业生产,显著提升了水稻生产效率和效益。
5.1集成推广优质稻绿色标准种植技术:在永修、永新两地开展稻鳖共生模式下优质稻绿色生产,以生产绿色优质稻谷为目标,通过选择适宜种植基地和优质稻品种保障产地安全和品质优良;通过健身栽培、化肥有机替代、优化高效施肥和绿色植保,减少化肥、农药用量,保障稻谷安全、质优;通过安全收获储运和综合利用副产品预防稻谷污染和保障环境安全。此项技术为将稻田养鳖模式所生产的加工创建出更多优质品牌大米,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技术支撑,实践中还可根据所选水稻品种特性,进行精准化技术集成应用,以保障品牌大米的粮源品质,实现绿色优质高效。
5.2渝水区集成优质稻有机栽培技术:在新余市渝水区嘉福农科有机水稻基地开展有机稻鳖试验示范,水稻种植严格按照有机农业生产标准(GB/T 19630)进行生产、收获、储存、运输、销售的农业生态体系。有机稻米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严禁使用农药、化肥、生长激素,化学添加剂、防腐剂等化学合成物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严禁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及其产物,提倡使用有机肥和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等方法,采用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进行持续稳定的农业生产,达到生产有机大米的目标。
5.3集成推广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核心示范区云山垦殖场水稻种植,其中水稻播种、育秧和栽插委托由永修县宏康公司实施,一季稻采用机插6行/8行的进口乘坐式高速插秧机,稻鳖共生种植的“赣晚籼38号”采用宽行窄株种植,行距30cm,株距12~15cm,便于鳖在秧苗行间活动。水稻耕整、植保、收获委托永修县田卫士农机专业合作社公司进行,植保都采用无人机植保服务。2018年度在基地稻鳖共生示范基地开展了优质晚稻机直播共生试验和示范,试验示范了机直播种植技术。
6.在综合种养区示范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在多个稻鳖综合种养试验示范区持续推广和应用水稻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技术实现绿色防控技术,显著减少综合种养区农药的使用。技术要点:利用安装太阳能诱虫灯、赤眼蜂、性引诱剂灭杀田间害虫,同时被诱杀的害虫又可以成为鳖良好的饵料;在水稻返青后,实行浅水灌溉,利用鳖昼夜不息的觅食活动来除草驱虫;稻鳖共生可以充分利用鳖好动、勤觅食的生活习性,起到压草、控草的目的。
7.示范推广冬季稻田培肥技术:
稻鳖收获后,所有田块种植油菜或红花草,第二年机翻沤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肥力。
7.1冬闲种植早熟油菜:冬闲时种植油菜具有油用、菜用、观花等多种用途。冬前油菜菜薹可以作为蔬菜或绿肥,花期可作观花,成熟后籽粒可以榨油,同时,油菜收获的落叶和粉碎茎秆作为肥料回田,可有效培肥地力和改良土壤。油菜花期作为观花用,带动周边餐饮等乡村旅游收入,显著提高当地旅游收入,取得显著社会效益。油菜品种使用自主选育的“赣油杂1009”早熟杂交油菜新品种,生产技术主要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播种、施肥、收获均采用机械完成。机械播种大垄6行距一次性完成,行距50cm,基本苗20000株/亩。
7.2冬闲种植绿肥采用“三花混播”技术:针对稻鳖共养体系对土壤质量要求较高、化肥不宜过多投入、传统绿肥生物量难保证等突出问题,集成构建了冬闲绿肥“三花混播”技术。技术要点为:按照亩用紫云英1.5公斤、肥田萝卜0.25公斤、油菜籽0.1公斤的比例混匀撒播,配套了以适时播、防好草、开好沟、适时翻压为核心的配套栽培管理技术,确保绿肥鲜草产量在1500kg/亩以上。技术效果:与紫云英常规种植相比,冬闲绿肥三花混播技术可以使绿肥鲜草产量提高 57.6%~76.2%,水稻产量提高10.5%~13.8%,土壤有机碳增加1.6%~3.8%,有效改善土壤肥力状况。
8.利用网络技术提升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网络销售平台:
利用智能监控系统、条码等识别技术,采集数据,建立科学综合种养模型,并搭建鳖、大米等网络销售和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确保农产品的安全和提升农产品的产值。
8.1核心示范区永修县云山垦殖场具体措施:依托电商平台网络销售;实行会员制+配送方式,加入会员时签订购买数量、品种以及配送时间,合作社定期为每个会员送货到家;市场网点销售,在基地周边城市设立实体网点,做到宣传与销售共举。
8.2渝水区嘉福农科公司的网路销售措施和产品追溯系统:作为江西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新余市2017年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建设项目重点企业,渝水区嘉福农科公司在稻米和甲鱼的网上销售和质量追溯方面成功积累了丰富的实操经验和技术。在网络销售方面实现线上线下两种经营模式,针对高中低端市场采取不同的运营模式,全面拓展江西市场,网络销售有经营产品有悦嘉福大米等,服务内容有支持在线支付、快捷配送方式、货到付款、合理的售后服务,同时还支持团购秒杀、会员积分兑换、限时抢购等服务。在产品追溯方面,公司建立的完善的溯源系统、自建冷链配送系统、加盟商技术帮扶。企业成立了专门的追溯组织机构,定期进行生产流程分析,明确追溯目标,紧抓追溯关键点管理,做好信息记录、追溯编码、追溯标签等,做好追溯查询,维护好信息网络及关键设备,保障好制度建设,明确职责和分工,定期开展人员培训。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