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十五”产业建设工作总结

时间:2025-04-10 07:11:45
“十五”产业建设工作总结(全文共16089字)

对于花卉业者来说,2014年至2014年,是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5年,是让人欣喜兴奋的5年。其间,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花卉生产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从而确立了我国花卉生产大国的地位。自今天起,本报将用数字说话、以事实为例,全面展现“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取得的成就。

“十五”是我国花卉产业跨越式发展的5年,与“九五”相比,生产规模迅速扩大,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基地栽培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产量和品质大幅提高;花卉流通领域发展迅速,扩大了内需和出口,初步形成由批发、零售和拍卖市场组成的专业化流通体系。

花卉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一篇好范文带来更多轻松:WWW.)

1、生产规模、产值快速增长。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比“九五”期末的15万公顷增长326.7%。其中,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我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生产经营水平和产品质量大幅提高,规模效益明显,到2014年底,年销售额431亿元,比“九五”期末的160亿元增长169%。年出口额稳步增长,达1.4亿美元,比2014年增加5倍。

2、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提高。

一是花卉经营实体数量大幅增加,全国花卉企业由2014年的2.2万个增加到2014年的5.3万个,其中大中型企业达6700多个(生产规模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广东五省拥有的花卉企业都在1000家以上。辽宁、甘肃两省是“十五”期间花卉产业迅速崛起的典型省份,“九五”期末,辽宁有花卉企业47家,甘肃有30家,到2014年分别发展到792家和500家,均增长约17倍。山东省从“九五”期末的483家增加到2680家,增长5.5倍。

二是企业实力逐步壮大。“十五”期间,北京、山东、广东、福建、云南等省区涌现出一批千亩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使花卉生产经营由小而全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如云南玉溪明珠百合集团,是由三家百合生产企业组建的集团公司,2014年出口百合鲜切花占全国出口日本总量的80%。

三是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重点花卉省区以多种形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花卉业,出现国有、民营、个人、外资都在涉足花卉生产经营,形成多部门、多行业、多元化投资的良好局面。

3、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特色名牌产品日益增多。

一是区域化布局渐趋合理。“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二是区域特色主导产品突出。全国特色名牌产品逐渐增多,形成了以云南为重点的鲜切花基地,以河南、江苏、浙江为重点的观赏苗木基地,广东、海南的观叶植物基地,广州、上海、北京、河北的盆花基地等。

三是优势名牌产品基本形成。如辽宁君子兰、永福杜鹃、漳州水仙、昆明杨月季、庆成兰花、洛阳牡丹以及年产500万盆的河北仙客来等全国知名品牌产品。

四是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明显。2014年,“中国花木之乡”(59个)、“全国花卉生产示范基地”(71个)、“全国重点花卉市场”(41个)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当地花卉产业的发展,使我国花卉产业逐渐趋向合理布局,配套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2014年,由国家林业局下达的上海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年产插穗3000万株,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切花菊插穗生产基地,其中80%以上插穗出口日本,并通过对农民提供菊花插穗和回收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国家林业局 王桂芝

4.信息网络和市场流通体系初具规模。

“十五”期间,我国花卉业的显著特点是由生产者主导型向消费者主导型转变,需求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与之相适应的信息和流通体系建设初具规模。目前,全国大约拥有花卉信息网站300多个,网上信息量很大,许多交易都是在网上进行的。

我国的花卉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到2014年,全国有各类花卉市场2354个,花店2万个。目前,国内批发、拍卖、连锁超市、零售、鲜花速递、网上交易等互联的销售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重点花卉产区依托基地办市场,形成一批以基地为中心的大型集散地和物流批发市场,如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北京莱太花卉市场、广东陈村花卉大世界、大连鲜花总汇等。

5.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兴花取得成效。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质量效益是我国发展花卉产业的长期战略。

随着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和市场的规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买方市场逐步形成,政府、企业和花农更加重视生产经营中科技和人才的作用,经营者追求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花卉产品,必然重视提高科技水平。在科研创新体系上采取多种形式,一些重点省区着力抓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产、学、研结合,采取企业立题、政府支持、专家研发的方式开展科技研发。花卉科研取得了一批新成果,一是利用丰富的种质资源优势自主创新培育新品种。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实现进口花卉国产化。三是提高实用技术水平。在病虫害防治、切花生产保鲜、转基因生物快繁等方面取得新成果。

6.国际合作交流十分活跃,出口创汇快速增长。

经过“十五”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我国不仅加入了许多国际花卉组织,还积极组织参加国际花事活动。自1999年成功举办世界花卉园艺博览会以来,又多次举办国际性的花事活动,招商引资和花卉国际贸易比以往更加活跃,更多的企业产品走出国门,打入国际市场。从“十五”以来的出口形势和统计数据看,我国花卉对外贸易呈逐年上升趋势。到2014年达1.4亿美元,比2014年增加了5倍,尤其在“十五”后期增幅较大,2014年比2014年出口额增加4800多万美元,增幅为49.6%。据海关统计,目前我国对80多个国家(地区)出口花卉,出口额较大的国家(地区)主要有日本、荷兰、美国、韩国,出口额居前五位的省市是云南、广东、福建、上海、浙江,五省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0%以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入和我国花卉业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加强,依靠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土地、劳动力等优势,我国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的份额将越来越大。

7.拓展花卉产业功能,延伸高效产业链。

“十五”期间,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国内外市场空间的扩大,传统的花卉品种和消费形式已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几年各地利用花卉资源,多种形式开发花卉产品。一是利用新技术研究开发天然干花产品。如天津三达干燥花有限公司,拥有产 ……此处隐藏12379个字……完善。

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环境更加文明。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维护残疾人的尊严和权利,激励残疾人实现自身价值;普遍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扶残助残更加广泛深入;健全法律体系,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逐步推行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发展信息和交流无障碍。

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能力增强。社会公众服务业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意识,拓展服务领域,增加扶持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基层为残疾人服务的实力,加强残联组织建设,形成一支“人道、廉洁、服务”的残疾人工作者队伍。

残疾人素质普遍提高。团结、教育广大残疾人做遵纪守法的公民,表彰自强模范,激励“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提高广大残疾人科学文化素质和法律意识,增强参与社会生活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三)各项任务和主要措施

1、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恢复、补偿残疾人的功能,并作好残疾预防工作。

2、大力推进特教事业,尽快提高残疾人文化素质。

3、强力推进残疾人就业,努力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4、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尽快帮助农村贫困残疾人走上小康生活。

5、切实将城镇贫困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6、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残疾人生活。

7、逐步在全社会营造文明进步的社会环境,促进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8、积极推行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为残疾人参与社会提供条件。

9、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提高为残疾人服务水平。

10、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援助体系,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11、加强残联组织建设,认真履行“代表、服务、管理”职能。

《市残联“十五”工作总结》来源于,欢迎阅读市残联“十五”工作总结。

第五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十五”时期(2014年至2014年),是东兰改革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拓前进和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

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提升、四个带动”的工作思路和实现富民兴县奔小康的目标,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2014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014万元,比“九五”期末的2014年增长51.4,年均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100万元,比2014年增长4.8,年均增长0.9;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3880万元,比2014年增长163.2,年均增长21.4;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020万元,比2014年增长64.1,年均增长10.4;财政收入预计实现9700万元,比2014年增长134.9,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9000万元,比2014年增长201.3,年均增长24.7;城镇居民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元,比2014年增长46.1,年均增长7.9;农民人均预计纯收入1545元,比2014年增长50.6,年均增长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1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预计实现总产值46800万元,比2014年增长8.6,年均增长1.7。

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在退耕还林的全面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使粮食播面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稳定总量,稳定人均有粮。“十五”期间,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年稳定在27万亩左右,同时通过良种推广和开展各类高效农业示范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亩产量,确保粮食稳产。201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预计达5500万吨,比2014年减少700万公斤,人均预计有粮195.7公斤。

2、特色优势农业快速发展。“十五”期间,以退耕还林工程为重点的林业生产,共完成人工造林11955.7公顷,与“九五”期间相比增长9.8。2014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5.2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40万立方米,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4.9(含灌木林),比2014年高十五个百分点。具有东兰特色的优质板栗、八角面积由2014年的12.5万亩、1.6万亩增加到2014年的21.5万亩、5.66万亩,“百里板栗”长廊带已形成规模,板栗年产量达8000多吨,2014年国家林业局命名东兰县为“中国板栗之乡”,引进了安徽华泰集团到东兰投资兴建板栗加工企业,为进一步做大做强东兰板栗产业创造了条件。围绕河丰药业公司实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已建成猫豆生产基地2.5万亩、喜树7.4万亩、肿节风100亩、萝芙木人工栽培200亩,同时与广东中山大学联合投资1800万元进行岩黄连、猫豆、喜树、肿节风中药材gap种植基地建设项目已全面实施,东兰正向桂西北中药材生产基地县的目标迈进。抓住“东桑西移”和浙江花神丝绸集团落户东兰的有利时机,建立起“公司 农户”桑蚕生产联营机制,全县桑园面积达6550亩,养蚕户达4000多户,预计2014年鲜茧产量达150吨以上,产值达270万元以上。

3、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技为依托,以增收为目标,突出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全县水产畜牧业持续稳步增长。2014年全县预计畜禽出栏为猪16.21万头、牛1.47万头、羊12.82万只、家禽105.7万只,肉类总产量16300吨,分别比2014年增长9.67、30.1、40.26、72和20.6;全县预计水产养殖面积1.8万亩,水产品产量达1891吨,分别比2014年增长151、64.43。2014年全县牧渔业产值预计达21539万元,人均收入650元,分别比2014年增长72.9、240。地方特色养殖量和水产名特优产品比重逐年增长,2014年预计全县乌鸡出笼37.5万只,2014年中国特产之乡推荐组委会命名东兰县为“中国三乌鸡之乡”;全县已建成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3个,

推荐访问其他精彩文章:

工会“十五”工作总结

乡镇十五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总结报告

十五期间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总结报告

十五期间林业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的总结报告

《“十五”产业建设工作总结(全文共1608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